第10节 音准之曲线
音准曲线
一般来说,钢琴以a1=440为国际标准音高定音时,最低音A2与最高音c5的频率分别为27.5赫兹、4186赫兹。
音准曲线的概念最早由O.L. Railsback提出,因此该曲线也称为Railsback Curve。
在该曲线下,最低音A2比A2=27.5再低25-30音分左右,最高音c5比c5=4186再高25-30音分。
如果以偏差正负25音分算(^为Excel中计算次方的符号):
A2在音准曲线下的实际频率为27.5/(2^(25/1200))=27.10573796赫兹(偏差负25音分)
c5在音准曲线下的实际频率为=4186*(2^(25/1200))= 4246.886772赫兹(偏差正25音分)
如果以偏差正负30音分算(^为Excel中计算次方的符号):
A2在音准曲线下的实际频率为=27.5/(2^(30/1200))=27.02756646赫兹(偏差负30音分)
c5在音准曲线下的实际频率为=4186*(2^(30/1200))=4259.169991赫兹(偏差正30音分)
由于音准曲线的应用,会导致所有的八度稍宽。(正常的纯八度之比为1:2),譬如a1=440时,则a=220,a2=880。当八度稍宽时,标准音a1=440不变,则a稍小于220,a2稍大于880。向低音区方向偏差为负数,向高音区方向偏差为正数。偏差的绝对值从a1=440向键盘高低两侧逐渐增大,乃至于最低音A2偏差负25-30音分,最高音c5偏差正25-30音分。
理论分析
为什么应用音准曲线?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以KAWAI的数码钢琴中的律制为例说明。在KAWAI的数码钢琴中,有Equal 以及Equal Flat两个律制,Equal代表Equal Temperament(Stretched)已拉伸已符合音准曲线;而Equal Flat则代表Equal Temperament(未拉伸)。
在未拉伸的Equal Temperament中,所有八度都是完美纯八度,是没有任何拍音的。但是在已拉伸符合音准曲线的Equal Temperament中,八度并非完美纯八度,可以明显听见拍音存在(比完美纯八度稍宽)。在已拉伸符合音准曲线的Equal Temperament中的最高音c5明显高于未拉伸的Equal Temperament中的c5,在已拉伸符合音准曲线的Equal Temperament中的最低音A2明显低于未拉伸的Equal Temperament中的A2。两者的差异是显著的。
从音乐美学角度来说,未拉伸的Equal Temperament中,弹奏到高音部分时,无论是音阶(do、re、mi、fa、sol、la、si、do)或分解和弦(do、mi、sol、do)或者分解八度(do、do),内心都会明显感到后一个do的音,应该更高一些,在c3-c5的音域范围内,这样的感觉尤为明显;而在弹奏到低音部分时则相反,无论是音阶(do、si、la、sol、fa、mi、re、do)或分解和弦(do、sol、mi、do)或者分解八度(do、do),内心都会明显感到后一个do的音,应该更低一些。在A2-A的音域范围内,这样的感觉尤为明显。在已拉伸(Stretched)符合音准曲线的Equal Temperament中,上述问题则明显改善。无论低音区还是高音区,都能更理想的符合人的内心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当最高音与最低音偏差在正负25-30音分时,各个八度间的拍音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仔细听时可以分辨出来。如果偏差幅度过大,会导致八度间产生更为明显的拍音,这是需要避免的。
一般来说,要把八度调的稍宽一些又不太多,是需要一些经验的。笔者曾请教过施坦威公司的钢琴调律师,该调律师建议在拉伸(Stretch)时,可以采用完美的纯五度代替八度进行。因为完美的纯五度比十二平均律中的纯五度稍宽(约2音分),这样可以让原本的八度精确的宽出2音分。通过这样的完美纯五度,理论上可以让最低音A2与最高音c5的偏差值控制在正负12-14音分左右。在没有仪器辅助的情况下,对于Equal Temperament的拉伸(Stretch),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内心的感觉。
无论是音准曲线形态如何或者说让最低音A2与最高音c5的偏差值控制在上述的正负12-14音分左右还是25-30音分范围亦或者更高一些30-40音分,这些只是不同而已,本身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对错。
当最低音A2与最高音c5的偏差值控制在正负12-14音分左右,相对于正负25-30音分的偏差,曲线幅度会更平一些,感觉上也是如此。纯八度拍音的拍频更小,速度更慢。
当最低音A2与最高音c5的偏差值控制在正负30-40音分左右,相对于正负25-30音分的偏差,曲线幅度会更陡一些,感觉上也是如此。纯八度的拍音更为明显一些。
在没有充足的经验之前,建议不要盲目地应用音准曲线,低音还好(调的更低时放松琴弦张力),高音则不然(调的更高时收紧琴弦),一旦超出琴弦张力的设计值,则会断弦。c5附近的音更容易断弦(琴弦更细),在调律时需要特别谨慎。
上述是通过KAWAI的数码钢琴实际聆听有无拉伸(Stretch)时Equal Temperament的差异所形成的一些论断。
不过对于钢琴(Piano Acoustics),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Inharmonicity,而Inharmonicity的产生时由于琴弦的Stiffness所导致的问题。
当这一变量引入调律操作时,意味着八度调到纯正没有拍音时,该八度的实际比例并非1:2,而是一个稍宽的八度。这与八度调到纯正无拍音时1:2的理论值,是存在偏差的。换句话说,琴弦的泛音偏高了。
由于偏高的泛音导致钢琴调律师调高了高音区的音高,同时调低了低音区的音高,从而形成了一条曲线。
另外,不同钢琴由于琴弦长度的差异(譬如三角钢琴与立式钢琴马克弦列不同),琴弦本身的Stiffness对于泛音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从而对音准曲线产生影响。
那么在调律时,八度究竟是调到纯正无拍或者稍宽?如果稍宽的话,究竟宽多少为宜?用完美纯五度代替八度来完成拉伸(Stretch),是否足够?在不同的钢琴上(三角钢琴或立式钢琴),方法是否通用?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当钢琴通过仪器(音准仪)来调律,完全不考虑音准曲线的因素时,这样调完的钢琴,高音区域偏低、低音区域偏高,并不符合人的听觉习惯。所以,音准曲线的应用,是符合人的听觉需求的。
在调律时,特别是c3-c5的音域范围,可以先用八度,纯八度调到没有拍音,如果听觉上还觉得偏低,用完美纯五度代替纯八度(可以提高约2音分的距离),如果还是觉得不够依然偏低,则需要凭借自身的感觉来决定调高(宽)多少了。对于A2-A的范围,也是如此。高音区调高(为宽),低音区调低(为宽)。中间音区A-c3的范围,曲线形态相对平缓。由于人的感觉不太可能做到仪器那样精确,因此人为调律的钢琴,所形成的音准曲线,并非如同曲线理论那样是一条十分光滑的曲线,误差是在所难免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