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07节 音高与律制

  • lingshengstudio
  • Nov 20, 2022
  • 2 min read

音高的演进


音高(英语:Pitch)在音乐领域里指的是人类心理对音符基频之感受。


中央区的A音符发出的频率为440Hz(表示成“A=440Hz”,或是“A440”),通常被当作“标准音高”。但历史上并非一开始就是以A440作为标准音高。


在音乐上,音高与其他音高之间的关系比起音高本身的频率多少来得重要。两个音的关系可以用比例或者是之间的频率差距来代表。可以明确感受到这些关系的人称为拥有相对音感,至于能够感知音高的频率高低而不假其他音高的人则被称为拥有绝对音感。


历史上,人类使用过许多不同的频率来当作音高的基准。在19世纪前,人类并没有在标准化音高上下过很大的努力,因此在欧洲内音高的标准差异极大。这个差异不只存在于两国之间或两个时代之间,甚至在同一个城市中都有可能不同。举例而言,一个17世纪的英国教堂管风琴,使用的音高可能就比同城市中平民使用的键盘乐器低了五个半音。在1720年的英国音笛演奏中央A的频率为380赫兹,而巴赫在汉堡市、莱比锡及魏玛等地使用的管风琴则以480赫兹表示同一个音符,这两者约差四个半音。韩德尔在1740年使用对应为A音的音叉,其频率为422.5赫兹,但在1780年时他使用同样对应A的音叉则有不同的频率:409赫兹,后者低了将近一个半音。不过,到了十八世纪末,中央C上的A所使用的频率渐渐地演进成在400赫兹到450赫兹之间。在1815年,德勒斯登歌剧院中使用的A频率为423.2赫兹,七年之后,同一个地方使用的A音却升高为435赫兹。在米兰的斯卡拉大剧院中,这个中央C上的A甚至高到451赫兹。


对于音高提升的现象最大的反对势力来自于歌手,他们抱怨这样的趋势只是增加他们声音的紧张。由于他们的反对,法国政府在1859年2月16日通过了一个法案定义中央C上的A为435赫兹。这是把音高尺度标准化的第一个尝试。这个标准之后在法国之外也非常流行,随着时间发展它渐渐从法国音高、大陆音高,最后甚至被称为国际音高。(然后后者应与下面提到的1939年定义之“国际标准音高”分别。)


这个标准音域使得中央C的频率调整为约258.65赫兹。而另有一个称为“哲学的”或“科学性音高”的音高标准,把中央C定义为256赫兹,为此必须把A音调为约430.54赫兹。由于此法提供了一些数学上的便利,所有的C音,都是二的正整数次方,因此也得到了些支持者。不过比起A=435赫兹,此法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也因此没有被大量采纳、使用。此种频率规格即称为“物理学音高(Physical Pitch)”。


1939年国际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izing Associations)在伦敦将a1国际标准音高(Standard ISO 16)定为440赫兹。


不同的律制


常见的律制包括:十二平均律(Equal Temperamet)、五度相生律(Pythagorean)、中庸全音律 (Meantone)、纯律(Just Intonation or Pure Intonation)。


历史上,巴赫所使用的律制称为Well Temperament。另外还出现过一些律制,譬如Werckmeister、Kirnberger、Vallotti、Young等。


目前,十二平均律(Equal Temperamet)被广泛应用于钢琴调律上。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