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节 十二平均律
四度五度分律法
四度与五度音程的拍音,参见附图列表。
注意四度与五度的宽窄,在十二平均律中,四度为500音分,五度为700音分,而完美的四度(无拍音)近似498音分,完美的五度近似702音分。在调十二平均律时,五度调到无拍音(约702音分)后,还要缩小约2音分(这就是窄),四度调到无拍音(约498音分)后,还要扩大约2音分(这就是宽)。在上行和下行时,要特别注意方向与宽窄。
具体来说:
首先确定A=440,然后调低八度的A=220,从A=220开始。
上行四度A—D、下行五度D—G、上行四度G—C、下行五度C—F、上行四度F—bB、上行四度bB—bE、下行五度bE—bA、上行四度bA—bD、下行五度bD—bG、上行四度#F—B,上行四度B—E。最后检查五度A—E。如果最后的五度A—E有问题,再逐一调整之前的音程,直到完成最后的五度A—E。
熟练之后,倒着调,也可以。上行五度A—E、下行四度E—B、下行四度B—#F、上行五度#F—#C、下行四度#C—#G、上行五度#G—#D、下行四度#D—#A、下行四度bB—F、上行五度F—C、下行四度C—G、上行五度G—D、最后检查A—D。如果最后的四度A—D有问题,再逐一调整之前的音程,直到完成最后的四度A—D。
无论是上行四度下行五度或者上行五度下行四度,或者两者结合使用双向调整,仅仅凭上述这些步骤,要缩小每一个音符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偏差,依然显得十分困难。即便知道存在问题,要修正也常常显得无从下手,要消除误差的累积,三度与六度音程的拍音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单纯依靠四度与五度的分律法,未采用三度与六度的音程进行分律(检验),精确度与效率远不如三度与六度分律法。

三度六度分律法
三度与六度音程的拍音,参见附图列表。
从拍音上来说,三度与六度的拍音(拍频快)比四度与五度的拍音(拍频慢)更容易听辨,其中大三度比小三度更容易听辨(小三度部分拍频过快较难应用),大六度比小六度更容易听辨(小六度部分拍频过快较难应用)。
相对于金先斌式的三六度调律法(不同三度与六度的拍频大致在每秒7—10拍左右的范围),福岛式的三六度分律法拍音更容易听辨(不同三度与六度的拍频大致在每秒5—8拍左右的范围)。
同时应用四度五度与三度六度,无论是用四度与五度调律结合三度与六度检查,还是用三度与六度调律结合四度与五度检查,本质上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每个音程的拍音符合理论数值。
另外一个八度内,连续的三个大三度音程,其拍频是递增的。譬如C—E、E—#G、(#G)bA—C,又或者A—#C、(#C)bD—F、F—A,其拍频也是递增的。利用好这一个八度内的连续三个大三度音程拍频递增的规律,也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微调手段)。
在修正过程中,避免误差的累积方法,首先检查与标准音直接相关的音程。由于八度是基本功,不再赘述。譬如A=440作为标准音,低八度的A=220,则F—A(220)为大三度音程,A(220)—#C为大三度音程,A(110)—#F为大六度音程,C—A(220)为大六度音程。这四个音F、#F、C、#C与A(220)及低八度的A(110)构成大三度与大六度,根据相应的拍音,需要首先检查。其次,A(220)与D及E(或其八度音),直接构成四度与五度,根据相应的拍音,也需要首先检查。这六个音符与A(220)或低八度的A(110)分别直接构成大三度、大六度、四度、五度,首先检查核对这六个音符,可以减少由此产生的误差累积。
剩余的五个音符(G、#G、#A、B、#D)与A(220)并没有直接构成可以利用的音程,毕竟大二度、小二度、增四减五都是很难直接利用的音程,需要在上述的六个音符(F、#F、C、#C、D及E)基础上,进一步调律,而确保上述的六个音符精确到位,是避免误差累积的基石。
在检查过程中,尽量利用容易听辨的拍音,大三度与大六度为主,四度与五度为辅,小三度与小六度可以利用的拍音十分有限(拍频过快)。检查每一个音符,尽可能确保有大三度或大六度音程同时辅以四度或五度音程。
最终的检查结果,无论是四度与五度音程还是三度与六度音程,其拍频依次排列都呈现出从低到高逐渐递增的特征。譬如大三度音程F—A、#F—#A、G—B、bA—C……其拍频是逐渐递增的,大六度音程F—D、#F—#D、G—E……其拍频也是逐渐递增的。四度与五度亦然。如果无法同时满足符合上述规律,说明依然存在问题,还需进一步查明问题所在。


Comments